云南茶俗地理(上)

時間:2021-06-13 作者:醬驢肉我愛吃 來源:茶文化
  基諾族的“涼拌茶”、“煮茶”
?
  居住在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基諾山的基諾族,他們從古至今都在用鮮嫩茶葉制作涼拌茶當(dāng)菜食用。涼拌茶的吃法有三:一是將茶樹鮮葉揉軟搓細(xì)放入大碗中,配以油鹽以及黃果葉、辣椒、大蒜、酸筍、酸螞蟻、白生,加礦泉水?dāng)嚢杈鶆蚣词?,基諾語為“拉撥批皮”;其二是舂吃,把揉制好的茶味加入野菜佐料后,放進(jìn)竹制舂槽內(nèi)搗細(xì)而食;其三是將揉制好的茶葉用蘸水或剁生蘸著食用,這種菜肴在辛、酸、辣、咸、苦中透出一股子誘人的鮮香,甘甜,香醇柔潤、美味可口。
?
  基諾族涼拌茶的習(xí)俗據(jù)說已經(jīng)有上千年的歷史,但實(shí)際上的歷史可能還要久遠(yuǎn)得多,因?yàn)樗4媪巳祟愒缙谝圆铻槭车墓爬狭?xí)俗,是早期茶飲風(fēng)俗里以茶為食、以茶為藥、茶亦食亦藥的活證據(jù)。
?
  基諾族的另一種較為常見的飲茶習(xí)俗是喝煮茶,先用茶壺把水煮開,再在陶罐中取出適當(dāng)已加工過的茶葉,放入煮沸的茶壺中,約過幾分鐘,待茶葉的汁水溶解入水時,便可將壺中茶湯倒入竹筒中飲用。此茶爽味美,可防暑降溫、除煩止渴、解膩清神。
?
  拉祜族“糟茶”
?
  拉祜族有關(guān)于他們祖先最早發(fā)現(xiàn)茶的傳說:相傳,老獵頭勒地芭上樹觀察獵物,無意中吃了樹上的綠葉,頓時感到精神倍增、耳聰目明,后來把這種神奇的綠葉稱之為“者闖撇”,意為澀甜葉,也就是現(xiàn)在的茶。
?
  糟茶是將烤茶煮后過濃的茶汁,加入開水在鍋中煮半熟后,將茶葉取出置于竹筒內(nèi)存放數(shù)天,飲用時,取出少許放在開水中煮片刻即飲用。這種茶水略有苦澀酸味,有解渴開胃的功能。
?
  德昂族“腌茶”
?
  德宏州的德昂族、景頗族“腌茶”是一種以茶當(dāng)菜的原始方式。腌茶一般在雨季,鮮葉采下后立即放入灰泥缸內(nèi),壓滿為止,然后用很重的蓋子壓緊。數(shù)月后將茶取出,與其它香料相拌后食用。也有用陶缸腌茶的,采回的鮮嫩茶葉洗凈,加上辣椒、鹽巴拌和后,放入陶缸內(nèi)壓緊蓋嚴(yán),存放幾個月后,即成為“腌茶”,取出當(dāng)菜食用,也有作零食嚼吃。
  哈尼族的土鍋茶、煨釅茶、蒸茶
?
  土鍋茶是哈尼族一種古老而方便的待客茶。其做法是先將火塘的炭火吹開,再把盛滿山泉的土鍋架于火塘之上,待泉水燒開后,抓一把新鮮的茶葉放入鍋中,隨即不斷加水,至少煮二至三道。最后,將煮好的茶舀入竹制茶蠱即可飲用。
?
  哈尼族待客及自飲的另一種茶飲是煨釅茶。先將大口缸或是銅壺置于火爐上燒開水,再投放一定量的茶葉,用溫水熬煮。其茶湯味濃且苦,可解渴提神。茶禮極為講究:待客敬茶時,需先敬一碗給年歲最長者,然后遞給客人,最后按在座者的輩分順序端給每人一碗。同時,需注意的是,釅茶一般燒一次只飲一道,如用此待客則需煨三次才算是周全了禮數(shù)。
?
  哈尼族中的年長者相較則更鐘愛誘人爽口有糯米香味的蒸茶,他們往往于勞動、狩獵或是趕集歸來途中,順手采摘新鮮的老茶葉帶回家中,用甄子蒸熟,晾曬后裝入篾制盒中保存。飲用時,只需從盒中取適量放于杯中,用沸水沖泡幾分鐘即可,方便省事。
?
  苗族菜包茶、蟲茶
?
  居住在滇東北烏蒙山上的苗族,有種獨(dú)特的飲茶方式,當(dāng)?shù)厝朔Q“菜包茶”。此茶顧名思義也就是以菜葉裹包茶葉。先將幾片體積較為寬大的新鮮青菜葉或白菜葉洗凈,把茶放于菜葉之中,嚴(yán)嚴(yán)實(shí)實(shí)地包好,再置于火塘的熱灰中捂,經(jīng)過這樣的燜制,茶葉所具有的極強(qiáng)吸附異味的能力就把菜葉的芬芳納入其中。捂的過程中,還要在表面加上炭火,待五六分鐘后,茶葉干燥,從灰中取出,棄除菜葉,將熱氣騰騰的茶葉裝入杯中,沖入開水即可。沖泡過后,杯中便會散發(fā)出茶菜的混合香味,令人聞之心神蕩漾,口舌生津。
?
  苗族土產(chǎn)“蟲茶”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據(jù)傳清代乾64隆年間苗族起義,被清軍鎮(zhèn)壓后逃進(jìn)深山。因一時無食物充饑,被逼采嚼灌木叢中的苦茶鮮葉,初嚼時苦澀難以下咽,過后卻覺回味甘甜,遂大量采摘,并用木桶、籮筐等儲存起來。孰料數(shù)月過后,苦茶枝葉被一種渾身烏黑的蟲子吃完,只剩下一些黑褐色、似油菜籽般細(xì)小的渣滓和“蟲屎”。人們無奈之下,只得將殘?jiān)拖x屎抖放進(jìn)竹筒杯中,沖入滾水,只見頃刻間,泡出的汁水竟香味逼人,飲之覺得格外可口,清香甜美。從此,苗人便刻意將苦茶枝葉喂蟲,再用“蟲屎”制成“蟲茶”,成為苗寨的一大特色。

熱門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