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鎮(zhèn)周莊:阿婆茶的傳說

時間:2021-11-02 作者:下決心一不改了 來源:茶文化

千年古鎮(zhèn)周莊:阿婆的傳說

千年古鎮(zhèn)周莊茶文化的歷史也很悠久,長期以來,周莊方圓數(shù)公里都流傳著飲茶的習俗。以茶而論,就分“講茶”、“喜茶”、“春茶”、“滿月茶”等,而其中尤以“阿婆茶”最為有名。

在水鄉(xiāng)周莊流傳著吃阿婆茶的習俗,農(nóng)村更為盛行,更有特色。

每當田里農(nóng)忙完工,村里的每家每戶便要喊吃茶,今天這家,明天那戶,一家家地挨著輪。那都是婆婆、嬸嬸婦女們的事,叔伯公公男人們是從不參加的。她們聚在一起,嘰嘰喳喳,談這談那,做著針線,拉著家常。嘴喝了,喝口茶。這就叫吃“阿婆茶”。

阿婆茶的傳說

阿婆茶的傳說之一阿蒲說

“茶”大家不一定陌生吧!因為“茶”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下面我來說說商榻獨一無二的阿婆茶吧!聽聽它美麗而動人的傳說。

據(jù)說,很早很早以前,風景秀麗的淀山湖中有一座美麗的山,山上的風景可迷人了!看了不禁讓人心曠神怡,一個叫阿蒲的人就住在這風景如畫的山上。他在山上種了許多他心愛的朋友 --------茶樹,碧綠碧綠的,可好看了。

阿蒲是一位誠實,善良,心腸好的老婆婆。到了每年春季采茶的時候,阿蒲總會帶上她的茶葉到四處走一走。

路經(jīng)商榻時,她看見一群窮苦的鄉(xiāng)親們,就順手送了一些茶葉給他們。以后每年都這樣做。

到了冬天,阿蒲就回到那迷人的山上,與茶葉朋友相伴“冬眠”了。

從那以后,商榻就有了茶葉,鄉(xiāng)親們也開始用茶解渴的習慣了。

后來。幾經(jīng)滄桑,淀山湖中那秀麗的山就不知去向,留下水平如鏡,碧綠的淀山湖了,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風味”,阿蒲老人不知哪里去了?山,人也像從人間蒸發(fā)掉了,成了我們商榻兒女永遠的不解之迷。但這喝茶的習俗卻在商榻“生根發(fā)芽”了。牢牢扎在我們心中,一代一代傳下去。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這好心腸的阿蒲婆婆,就把喝茶叫做“阿蒲茶”

后來,覺得這樣直呼其名,不太尊重老婆婆了。就大膽的把“蒲”改成了“婆”。從此商榻人喝茶又有了一個更響亮的名字——阿婆茶。就這樣阿婆茶就叫開了。

我們應該向這位阿蒲的老婆婆致以最真誠,最崇高的敬意和謝意,為了我們商榻傳下了這獨一無二的習俗。謝謝您——阿蒲老婆婆。

阿婆茶的傳說之二金口說

據(jù)說,乾隆年間,皇帝帶著幾名大內(nèi)侍衛(wèi)來到江南小鎮(zhèn)——商榻。那天,太陽把田園大地曬得干枯干枯的。乾隆,他口干舌燥,精疲力竭,侍衛(wèi)們更是走得快斷氣了,但就是找不到喝茶的地方。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他看見對面一個屋子里有一幫老媽媽正津津有味地喝著茶,她們手舉著杯子,品著香茶,有的還在嗑著瓜子呢?皇帝看見如此請情景,便叫侍衛(wèi)飛奔過去。侍衛(wèi)邊跑邊想,呀,太棒了,有水喝了。

皇帝跑到他們跟前,當然老媽媽們是不知道身旁站著的是至高無尚的皇帝,皇帝因口渴得厲害,匆忙間把話說錯了,他把“阿婆,喝口茶好嗎?”說成了“阿婆,茶”。

那些阿婆們以為那人是一個不懂禮貌的,所以猶豫不決,可他們看這一身高貴的打扮,想必也是富家子弟出生,就把茶雙手遞了過去,原因是怕得罪不起。

瞧!皇帝接過茶,咕嘟咕嘟地喝了起來,杯子里的水還不時地往外流,從他的嘴里流到下巴,又從下巴流到了脖子,總之,他用飛快的速度把茶喝完,侍衛(wèi)們看到了都眼讒,乾隆喝完后,向阿婆又要了幾杯給侍衛(wèi),喝足后,他對那些老媽媽誠懇地說了聲:“謝謝”便掉轉(zhuǎn)馬頭準備回宮。

后來,人們才知道前來討茶的是乾隆皇帝,就把一種不引人注目的風俗習慣——吃茶叫做了“阿婆茶”,還把這個風俗時時代代傳下去。

阿婆茶的傳說之三廟會說

石人廟,位于商榻急水港的南岸,這座廟與大多數(shù)的廟不同,這座廟大雄寶殿的正門朝東,為何要朝東呢?因為在它的東面有個煙波浩淼淀山湖,朝東意為是保佑進出淀山湖的漁船、商船的平安。石人廟的名聲很大,商榻的村民和過路的商船都要進廟燒香拜佛,以求平安.

燒香拜佛的人很多,但規(guī)模最大的要算庚申日,庚申日是按天干地支排算,六十天是一個周期,在那一天那些老婆婆們帶上香燭和供奉用的食品,那供奉用的食品有糕點,水果和咸菜.三五個人家合搖一只小船,從各自的村莊出發(fā),每逢庚申日, ,急水港邊泊滿了小木船,石人廟人山人海, 那一天戲班子也前去唱戲,場面非常熱鬧 .廟里的和尚對香客招待的是清茶一碗,那一碗普通的茶,十分的靈驗,有求必應,能保平安.為了喝到那一碗茶,香客們耐心等待,不吃到是不肯起錨上船回家的。

庚申日又到了,老婆婆們又和往常一樣,準備好了香燭和供奉用的食品,那里知道天氣突變,狂風大作,閃電雷鳴,這種天氣是過不了急水港的.這可急壞了老婆婆們,可是也沒有辦法,只得等下一個庚申日了,. 六十天過去了,庚申日到了,老婆婆們那里料到又是這種天氣.說來也巧,庚申日天氣突變,連續(xù)幾年都是這樣,這可急壞了老婆婆們,也急壞了石人廟里的和尚.該怎么辦呢?

后來有一高僧路過石人廟,還是他指點了迷津,他說庚申日如遇天氣不好,不來石人廟也無妨,只要平日里,到廟里燒香時,請點茶葉回去,自家泡了喝,也能保平安.以后每遇這種天氣,本來合乘一只船的老婆婆們,便聚在一塊兒,點點香燭,拜拜佛.當然還要泡一碗從石人廟里求來的茶.求得平安.

不知過了多少個年頭,這種庚申日遇天氣不好,老婆婆們聚在一起喝茶的習俗流傳了下來,商榻的人們就叫他阿婆茶。

俗話說:“未吃阿婆茶,不算到周莊?!痹谥芮f喝過“阿婆茶”的人才能品出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韻味來。周莊人喝“阿婆茶”源遠流長,如今深宅大院里珍藏著的青花瓷蓋茶碗、玲瓏精巧的茶盅、古樸典雅的茶壺以及釉色光亮的茶盤,都足以證明“阿婆茶”的悠久歷史。

吃阿婆茶是比較講究的,十分重視水質(zhì)、茶點,水一定要用河里提起來的活水,水壺往往是祖上傳下來的銅吊。爐子是用爛泥稻草和稀后涂成的,叫風爐。據(jù)說可以省柴,燒起來又快。用干菜箕柴燉茶,火燒得烈烈的,很旺,銅吊里嗵嗵地熱氣直冒。一邊吃、一邊燉,這樣那茶才釅、才香呢,真是別有一番風味。村里的每一位男子都有一手涂風爐的絕活。

茶點往往是村里的“傳統(tǒng)貨”:咸菜莧、酥豆、醬瓜、菊紅糕……每年春天,田里的油菜開始抽蕊吐蕾時,每家每戶便要去摘菜莧、腌菜莧了,往往一腌就是幾大缸。那菜莧名氣可不小哩,方圓幾十里無人不曉,今天的瓶裝菜莧已成了出口創(chuàng)匯產(chǎn)品。

這些年,“阿婆茶”重在周莊盛行。張廳、三毛茶樓等都有“阿婆茶”。尤其是在中市街上的三毛茶樓,因臺灣女作家三毛曾來過周莊,曾留下她許多書信筆墨和動人故事,因而三毛茶樓的茶客源源不斷,而茶樓主人又是位鄉(xiāng)土作家,曾與三毛有過書信往來,因而在三毛茶樓喝“阿婆茶”,真是有滋有味,別有一番情趣在茶中。


熱門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