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字面上來說,純料本來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為了方便,這里特指某一區(qū)域(范圍)內(nèi)的古樹。 在確認某茶品是否古純上: 有的人,會用苦化甘的口感和速度來確定古樹與否。 有的人,會用葉底或嫩梗的粗壯度來確定古樹與否。 有的人,會用回味的持久度和甜度來確定古樹與否。 有相當多臺地,苦化甘說來就來,跟著生津也不錯,不錯到流清口水的地步,茶湯已失卻平衡。臺地,如果后味余勁能干凈還是好的,制作正確的放放更好(但回味始終欠缺,常常干凈有余復(fù)雜不足回澀不足)。 最怕喝后有不良反應(yīng)的,那一般它的苦不正,舌面及入喉即癢刺緊粘滯。這類臺地鮮葉時淡,吃起來也少津潤缺回甘沒有鮮味,做出來卻又有難以忍受的苦和不良的身體反應(yīng),為什么呢? 而且其表現(xiàn)順序與古樹常常完全相反有沒有持久的回味(鮮葉與干茶都如此),又是為什么呢? 有相當多臺地,葉底都相當肥厚與粗壯而且比較勻整,這甚至是相當多古純無法達到的。因為有市場有需求必然有創(chuàng)造,只要用藥多用肥,特別無性系的茶園茶(包括基地茶)外觀會很好。用催芽素在保肥的情況下就可以多采多收了。 現(xiàn)在更因為新的需求,用保芽素芽頭可以遲發(fā)遲分化葉就可以很大很壯了。哪怕什么藥都不用,生態(tài)良好的臺地,管理好(特別是臺刈過的)采摘適度芽葉也可以很肥很壯的。要知道茶樹的年齡與根部直徑都不成正比(只要占地空間大,水土肥沃的二十年左右的無性系品種茶樹,要長到五六米高根徑比二三百年古樹粗是相當容易的),何況茶樹上每年每季新發(fā)的嫩梢新葉?既然如此我們又怎能肯定茶葉的肥嫩粗壯會與樹齡成正比?當然還有種種科技和手段足以讓以貌取茶的人吃虧還要多付錢。 此貼只是簡單排除一些不可靠的辨認古純標準,不涉及古純與臺地拼配的好壞討論。 云南地域如此之大,茶葉資源如此豐富,生態(tài)水土如此優(yōu)良,無論臺地新茶和古茶園老茶都可以做出很優(yōu)秀的茶類包括普洱茶,完全不必非此即彼厚此薄彼。只要保證生態(tài),不斷提高茶園管理和茶葉采制,在做到安全衛(wèi)生的基礎(chǔ)上提高茶葉品質(zhì),古樹與臺地新樹茶品絕對可以共存共榮。 至于我自己,也喝過做過不同年份的一些古純和一些臺地拼配。對于普洱茶來說,存放品飲古純一個不容否認的問題就是極少經(jīng)過驗證的老茶品(號級印記普洱茶不算?。)那么要比較純古樹與純臺地之優(yōu)劣或耐存放似乎要等很長一段時間才能見分曉。不過有一點點旁證,可以參照:不靠慮口感豐富性和回味等等等等,同一地區(qū)(同一采制標準)的古純比臺地純料要耐泡很多??梢杂梦蹇艘话傥迨辽兴異炁菸宸昼姷臉藴剩ㄒ部勺孕姓{(diào)整只要茶葉凈重和茶水比及水溫一致即可),看能泡幾次?沒有味道包括沒有苦味就算結(jié)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