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驢打滾

時間:2024-12-23 作者:頭像是神評的丁丁 來源:茶文化

    北京“驢打滾”是用黃米夾餡卷成的長卷,因卷下鋪黃豆面,吃時將長卷滾上豆面,樣子頗似驢兒打滾,因此得名?!绑H打滾”的原料有大黃米面、黃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青紅絲和瓜仁。它的制作分為制坯、和餡、成型三道工序。做好的“驢打滾”外層粘滿豆面,呈金黃色,豆香餡甜,入口綿軟,別具風味,是老少皆宜的傳統(tǒng)風味小吃。

  豆面糕又稱驢打滾,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種之一(南方地區(qū)卻喜歡稱之為馬打滾),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源于滿洲。緣起于承德,由于清朝的八旗子弟愛吃粘食,“驢打滾”很快就傳到了北京,成為北京的一種風味小吃。盛行于北京。自古以來承德地區(qū)就盛產(chǎn)一種黍米,據(jù)《熱河志·物產(chǎn)》記載:“黍,土人稱為黃米”。這種黍米,性粘,承德叫黃米,可悶干飯,或碾成粉用來做粘豆包、年糕和“驢打滾”。喜吃粘食本來是滿族人的傳統(tǒng),因為滿族的狩獵生活,經(jīng)常是早出晚歸,吃粘食耐餓?!绑H打滾”就是在200多年前從粘食中演變出來的一種大眾化小吃。它的原料是用黃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時稍多加水和軟些。另將黃豆炒熟后,軋成粉面。制作時將蒸熟發(fā)黃米面外面沾上黃豆粉面搟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餡(也可用紅糖)卷起來,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塊,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時要求餡卷得均勻,層次分明,外表呈黃色,特點是香、甜、粘,有濃郁的黃豆粉香味兒。豆面糕以黃豆面為其主要原料,故稱豆面糕。但為什么又稱“驢打滾”呢?似乎是一種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黃豆面中滾一下,如郊野真驢打滾,揚起灰塵似的,故而得名。這一點連前人也發(fā)出疑問。《燕都小食品雜詠》中就說:“紅糖水餡巧安排,黃面成團豆里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边€說:“黃豆粘米,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于炒豆面中,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可見“驢打滾”的叫法已約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號俗稱,不知其正名了?,F(xiàn)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應,但大多數(shù)已不用黃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滾黃豆粉面,其顏色仍為黃色,是群眾非常喜愛的一種小吃。



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