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唐代茶葉生產(chǎn)技術(shù)的史料短缺,僅在陸羽《茶經(jīng)》和唐末五代的《四時纂要》中,才稍有記述。因此,盡管唐詩中關(guān)于茶葉生產(chǎn) 技術(shù)的資料都是一些零星的只言片語,但將它們集綴起來,對于研究 唐朝的茶葉生產(chǎn)技術(shù),也不無小補?,F(xiàn)將有關(guān)內(nèi)容分條綜述如下:
1 .關(guān)于茶樹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描述:張籍《茶嶺》詩:“紫芽連白芯,初向嶺頭生”;李咸用《謝僧寄茶》載:“匡山茗樹朝陽偏,暖萌如爪“飛鳶”;柳宗元《巽上人以竹間自采新茶見贈酬之以詩》吟:“芳叢翳湘竹,零露凝清華”;馬戴《送宗密上人》說:“臘高松葉換,雪盡茗芽新”;徐鉉《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有:“暖吹入春園,新芽競粲然”,“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近”;齊己《聞道林諸友嘗茶因有寄》說:“槍旗冉冉綠叢園,谷雨初晴叫杜鵑”;皎然《顧渚行寄裴方舟》還記曰:“杜鵑鳴時芳草死,山家漸欲收茶子;伯勞飛日芳草滋,山僧又是采茶時”。這些詩句,有些或就是茶的諺語,反映當時人們對茶樹生物學特性就已有了較深的認識。其中如“名隨土地貴”之句,寓意便很深刻,它不但說明了茶樹對土壤和小氣候環(huán)境有一定的要求,而且指出茶的聞名與地理位置、名人倡導(dǎo)等社會因素,也有較大的關(guān)系。
2.茶園管理技術(shù):關(guān)于茶樹的栽培管理,在中唐以前的文獻中,只有陸羽《茶經(jīng)》所說的“法如種瓜”一句。后來《四時纂要》雖 開始有具體記載,但內(nèi)容也極其簡略。由于這一原因,所以過去有些文章稱唐朝茶園管理比較粗放,甚至對《四時纂要》“二年后方能耘治”的記載也表懷疑。其實,對于茶園的中耕除草,唐詩中是極其肯定的。如孟郊《越中山水》載:“ 菱湖有余翠,茗圃無荒疇”;白居易《為香爐峰下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題東壁》:“藥圃茶園為產(chǎn)業(yè),野麋林鶴是交游”;僧貫休《別杜將軍》:“伊余本是胡為者,采蕈鋤茶在窮野”等等,都說明當時茶園不只進行中耕除草,而且從其稱之為園為圃這點,也反映其管理已相當精細。
3.茶葉采摘:《四時纂要》中未提到采摘,在《茶經(jīng)》中,也只有“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凌露采焉”,“其日 有雨不采”等幾句。《全唐詩》除章孝標《送張使君赴饒州》“日暖提筐依茗樹,天陰把酒入銀坑”;皎然“家園不遠乘露摘,歸時露衫 猶滴瀝”等一類詩句,所說和陸羽凌露、晴日采摘的原則一樣之外, 對于當時采摘的實際情況,還作了許多重要補充:如齊己《謝中上人寄茶》:“春山谷雨前,并手摘茶煙”;李敬方《題黃山湯院》:“ 善烹寒食茗,能變早春園”;白居易《謝李大郎寄新蜀茶》“紅一封書后信,綠芽十片火前春”;齊己《詠茶》又詩“百草讓為靈,功先百草成;甘傳天下口,貴占火前名”;以及賈島的《送朱休歸劍南 》:“朝陽十月中,芽新抽雪茗”;元稹的“萸房暗綻紅珠朵,茗碗寒供白露芽”等等.這里所說的寒食,也即清明。不少詩句說明,早在唐朝,我國就已形成崇尚“雨前茶”和“明前茶”的風氣。而且這里還說明,唐朝采摘的茶葉,除陸羽所說的春茶外,也采摘夏茶和秋茶。另外,如姚全《乞新茶》所記:“嫩綠微黃碧澗春,采時聞道斷葷辛”,還說明當時有些采摘的要求,還相當嚴格。
4.制茶和茶類的情況:唐朝的茶葉種類,《茶經(jīng)》記載“有粗茶、散茶、末茶、餅茶”等種。但《茶經(jīng)》中介紹的制茶方法,只提 餅茶一項,這說明陸羽所講的粗茶、散茶,或許也即蒸而不搗、搗而未拍的蒸青綠茶?!度圃姟分谐羟喙に囍猓€記述到了其他一些制茶和茶類的情況。如李白《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詩》:“叢老卷綠葉,枝枝相連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劉禹錫《 西山蘭若采茶歌》:“自傍芳叢摘鷹嘴;斯須炒成滿室香”,“新芽連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頃余”,講述的即指曬青和炒青綠茶。過去對綠茶一名,爭議不休,有的說起始于明,有的說初見于宋,從朱慶余《秋宵宴別盧侍御》:“綠茗香醒酒,寒燈靜照人”的詩句來看, 綠茶之名,早在唐朝就有。
另如陸龜蒙《茶焙》詠及的:“山謠縱高下,火候還文武;且說焙前人,時時灸花脯(原注:灸花,焙人以花為脯)。”過去據(jù)錢椿 年《茶譜》,一般稱窨花茶肇創(chuàng)于明,筆者據(jù)宋朝有關(guān)記載,曾將此提前為北宋,現(xiàn)從上述詩句,說明其歷史更可上推到唐朝后期。由此可以看出,唐和唐以前的茶葉,除緊壓的團餅以外,還存在蒸青、曬青、炒青以至花茶等各色茶類。
以上說的,都是不發(fā)酵茶類。從《全唐詩》來看,當時可能還存在一種用曲種發(fā)酵的茶葉。如《全唐詩》元稹一字至七字詩《茶》中 所說:“銚煎黃芯色,碗轉(zhuǎn)曲塵花”;白居易《睡后茶興憶楊同州》 吟:“沫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以及李群玉《答友人寄新茗》:“滿火芳香碾曲塵,吳甌湘水綠花新”等所說的“曲塵”,或許就是 指用曲種發(fā)酵的茶葉粉末。如果這一猜測不錯,那么,今天我國西南某些兄弟民族還保存的用曲發(fā)酵的后發(fā)酵茶,就不是他們的首創(chuàng),而是我國古代原始制法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