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清熱祛濕茯苓膏的做法步驟圖,怎么做好吃
鮮土茯苓 適量
鮮茅根 適量
鮮蘆根 適量
涼粉粉 50克
茯苓茅根水 1800毫升
調(diào)味:
黑白淡奶 適量
煉奶 適量
土茯苓、茅根、蘆根洗凈,放鍋里加適量水煲約1.5小時離火(我一般煲一鍋水,煮好后留出部分做茯苓膏,剩下的用來喝)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1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1
留出1800毫升煮好的茯苓水,取200毫升放涼(必須要完全放涼,不然一倒進涼粉粉里會結(jié)塊),將放涼后的茯苓水倒入50克的涼粉拌至沒粉粒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2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2
剩下的1600毫升的茯苓水倒鍋里煮開,然后將涼粉水倒入,邊倒一定要邊攪拌,不然會結(jié)塊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3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3
涼粉水拌入后繼續(xù)中火煮,邊煮邊攪拌至沸騰,離火,倒入容器里放至完全涼透,涼后可以馬上吃,但放冷藏幾個小時以后吃會更有風味~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4
清熱去濕茯苓膏的做法 步驟4
冷藏好后,從冰箱取出,用小刀隨便切一下,加入適量煉奶和黑白淡奶拌勻,清熱去濕、爽滑可口的茯苓膏就大功告成了~
龜苓膏的做法步驟
1.龜苓膏粉,可按說明書來制作哈。一般我都用60g粉+1000ml沸水,能做一大湯盆的
2.最好選個能直接加熱,不心疼的不銹鋼盆。先用100ml涼水,把龜苓膏粉化開,要把所有的小氣泡都碾開,呈稀糊狀(同時,開始燒水,約1000ml)
3.水開后,倒入龜苓膏糊中,左手倒水,右手不停攪拌哈。一個人操作沒法拍圖哦
4.沸水全倒入后,繼續(xù)把糊攪勻約15秒,注意把氣泡都碾開
5.繼續(xù)再放火上,再度燒開龜苓膏糊,一邊加熱一邊攪拌,以免糊底。開了就不動了,等它冷卻結(jié)凍就行了
6.7.結(jié)凍后用小刀把龜苓膏劃成小塊,準備點西瓜或其他水果。混合,調(diào)入酸奶或煉乳都可以
8.9另一種吃法,白醋少許+白糖+姜末+水混合,根據(jù)口味調(diào)整,加入龜苓膏中,即可。
2、如何去濕氣最快 五個小妙招有效快速去濕氣
去濕氣推薦的水果是橘子、柚子,因為在橘、柚中,都含少量的揮發(fā)油,因而有芳香化濕之用。
濕氣重的人要多食扁豆、玉米、鯉魚、鯽魚、芡實等祛濕之物。
濕氣重應(yīng)該避免吃水果的,不要吃涼性的,西瓜、香蕉和柿子是大忌。濕氣重的人應(yīng)少食蝦蟹、芒果、榴蓮等濕熱、滯膩之物。
濕氣重的人不要吃寒涼性的食物。包括鴨肉、蛋白、蟹、海帶、紫菜、西瓜、香蕉、梨、甘蔗、柿子、奇異果、楊桃、竹筍、冬瓜、黃瓜、絲瓜、苦瓜、黃豆、豆腐、芹菜、菠菜、金針、茄子、蓮藕、筊白筍、薏仁、茶葉、綠豆、綠豆芽、鹽、醬油、白糖等等。一般民間所說的冷、涼或退火的食物即指寒涼性食物。
對于濕氣重的人來說,運動是排除濕氣的一個辦法。此外,飲食還應(yīng)以清淡為主。對于祛除體內(nèi)濕氣,專家建議,可以試一試德埔時清草茶,健脾祛濕的功效。此外,茯苓也有祛濕的效果。取1至3克的白術(shù)泡茶喝,或用藿香制成的飲品都對祛濕有幫助。
赤小豆、薏米熬水喝 或者 艾炙都可以去除體內(nèi)濕氣,但是需要個過程,需要堅持一段時間
茯苓,薏米,燉骨頭
你好!
1. 要睡足覺
2. 少吃生冷食物
3. 注意保暖
4. 多運動,跑步 游泳
5. 可以喝一些紅豆薏米茶
如有疑問,請追問。
濕氣入侵人體,在內(nèi)傷害五臟六腑,引起脾虛,肺弱,腎虛,胃弱;在外部則表現(xiàn)為口干,口苦,嗓子發(fā)炎,頭暈頭痛,皮膚油光,滿臉起痘,全身肌肉關(guān)節(jié)痛,皮膚濕疹泛濫等等。虛寒體質(zhì)的人濕氣重吃稀健薏米紅豆茶或食物就沒事了如生姜,紅棗等。
3、吃什么藥去濕氣最好最快?
你好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身體有濕氣是十分常見的一種身體疾病,長期體內(nèi)有濕氣會嚴重有損身體健康,而且還會導(dǎo)致人體記憶力下降,便秘,皮膚粗糙容易起痘痘等情況,可以通過服用藥物來進行調(diào)理,可以服用一些中藥,也可以在飲食上多吃一些祛濕的食物來調(diào)理。
祛濕的中藥
1、茯苓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jīng),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2、五指毛桃五指毛桃食藥兼之,在眾多祛濕食材中它的補虛作用較強,又能補脾肺之氣,中醫(yī)認為它能健脾補氣、養(yǎng)胃祛濕。體內(nèi)濕氣較重時,利用五指毛桃煲湯煮水飲用,有助祛濕養(yǎng)生!
3、蒼術(shù)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蒼術(shù)和北蒼術(shù)的根莖。芳香能化濕,味苦也能化濕,故祛濕力較強,濕濁去而脾運健,故有健脾作用。適用于脾為濕困、運化失司引起的食欲不振、脘悶嘔惡、腹痛泄瀉、舌苔白膩等,常與厚樸、陳皮等同用。
4、綿茵陳綿茵陳是廣東民間十分熟悉的祛濕類中藥,在春濕夏暑時常入藥入湯,它價格十分便宜且隨處可見,但它早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時就被列為上品。中醫(yī)認為它能清濕退熱、利膽去黃,尤善治三焦?jié)駸?,以及黃疸、肝炎、小便不利、風癢瘡疥等。
5、五加皮五加皮為祛風濕類中藥,具有祛風濕、強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時它還有補肝腎、壯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藥用主要為治疝氣、腹痛、男子陽痿、小便余瀝、女人腰脊痛、兩腳疼等。地處潮濕的區(qū)域,特別適合在端午節(jié)喝五加酒。
6、白術(shù)白術(shù)具有補脾益胃、燥濕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侗静輩R言》中記載,白術(shù)“乃扶植脾胃,散濕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藥也”。白術(shù)能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瀉等癥狀,黃疸、容易出汗、水腫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赤小豆赤小豆味甘,入心、小腸經(jīng),具有利水除濕、和血排膿、消腫解毒的功效。它清熱作用比綠豆弱,但利水祛濕作用更強,不但可以治療一般的水腫,甚至可以治療“大腹水病”,即肝硬化腹水。赤小豆一般用來熬粥或做餡。
8、砂仁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diào)胃的、要藥。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癥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
姜茶
身體濕氣重可不是件好事,這些知識學(xué)會了濕氣“吃”出去!
您好,可用中藥濕清草茶調(diào)理去走身體濕氣。還有就這兩個藥能當茶喝,能當飯吃,而且能解決大問題的。一是薏米,一是紅豆。這兩種東西,不需按什么比例,每次一樣抓一把,洗干凈后放在鍋里面加水熬。熬好后就是去濕健脾的佳品——薏米紅豆粥了。 同時需要注意飲食,避免進食油膩,辛辣。
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核心是去濕。內(nèi)調(diào)加外養(yǎng)。
1.應(yīng)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并適當溫補,可以喝德甫堂湜情愺茶,讓濕氣隨大小便排出。去濕的食物有:鯉魚、赤小豆、金針菜、萵苣、薏米、扁豆、冬瓜等。
a.薏米粥吃可以祛體內(nèi)的濕氣.而且薏米就是糧食.吃了不會對身體有害處.是最好的除濕東西了。
b.香芋茨實百合煲:選用新鮮的茨實與百合,混合香芋一起煮十分鐘,味道很清淡,有少少的甜味,充滿了農(nóng)家菜的樸實風情,也有健脾利濕的效用。
c.車前草木瓜燒帶魚:帶魚調(diào)味后炸好,木瓜也是先行蒸熟,再混合車前草一起燒上3分鐘。此菜很適合春季感覺疲乏身困的人,具有滋陰補虛的效果。
2.每天晚上堅持泡腳,排汗祛濕。泡腳時間最好在九點左右,可以加適量鹽或者生姜;
3.多運動,運動出汗是最直接的也是很好的祛濕排毒方法。
4、去濕氣的方法怎么最好最有效?
對于濕氣重的人來說,運動是排除濕氣的一個辦法。此外,飲食還應(yīng)以清淡為主。對于祛除體內(nèi)濕氣,專家建議,薏米是祛除濕氣不錯的選擇。熬煮薏米粥具有利于水消腫、健脾祛濕的功效。此外,茯苓也有祛濕的效果。取1至3克的白術(shù)泡茶喝,或用藿香制成的飲品都對祛濕有幫助。
另外,用中藥調(diào)理,徳鋪的濕清草茶,去除體內(nèi)濕氣。還有推薦大家在材料中加入玉米、薏米、芡實、扁豆,這類食材有除濕功效。推薦食譜有:玉米排骨湯、冬瓜煲老鴨、薏米扁豆雜糧粥等等,大家可以在食譜中靈活添加。
減少濕氣有妙招
1、潮濕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濕食物,適當溫補,讓濕氣隨大小便外排。
2、濕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3、注意室內(nèi)的抽風和抽濕。即使衣服難干也不要勉強穿不干的衣服。
4、不要久居潮濕之地,盡量不要到外面潮濕的地方勞作。86
5、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曬太陽,適當運動。有太陽時不妨抓緊時間曬曬自己,曬曬毛巾、被褥,利用紫外線讓心情、身體、環(huán)境都不發(fā)霉,這也是祛濕的法寶。
一、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tǒng)中醫(y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jīng)絡(luò)、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diào)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zhì)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yǎng)護身體,祛除濕氣。有的人恐懼拔火罐,可以在選擇中藥茶療,德圃堂濕清草茶,內(nèi)部調(diào)理,祛走“濕”氣。
二、多運動 體內(nèi)濕氣重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愿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nèi)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dǎo)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fā)一系列的病癥。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huán),增加水分代謝。
三、食療 1、清熱祛濕粥 【原料】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苡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制作】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溫熱服食。 【療效】清熱祛濕。適用于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癥。 【注意事項】大便干結(jié)者不宜用。 2、鮮土茯苓煲豬湯 【原料】鮮土茯苓200克、豬[月展]肉500克、生姜1~2片。 【制作】鮮土茯苓洗凈,切片狀;豬[月展]肉洗凈,整塊不必刀切。然后與生姜一起放進瓦煲內(nèi),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diào)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療效】祛濕困、利筋骨、健脾益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