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茶的另一個傳說

時間:2022-04-06 作者:子修丸 來源:茶文化

桂花西湖龍井茶制作工藝

桂花龍井是由精制西湖龍井茶坯與鮮桂花窨制而成的一種名貴花茶,香味馥郁持久,茶色綠而明亮,深受消費者寵愛。

1、原料配比:一般按50公斤精制茶胚配用鮮桂花15公斤,可視花茶的檔次適當增減。

2、茶胚窨花:首先在潔凈的竹墊或白布上鋪放一層茶胚,然后按原料配比量均勻加放一層桂花。照此一層茶一層花重復鋪成堆,頂層以茶胚覆蓋堆窨。若室內溫度低于20℃時,用白布罩蓋茶堆保持溫度穩(wěn)定,促使鮮花正常吐香。桂花較少時,可按上述方法在木箱等容器中與茶坯窨制。

3、通花散熱:通花就是將茶堆扒開晾涼。當茶胚吸香2-3小時、茶堆溫度上升到40℃時,要及時扒開茶堆,上下翻動1次,讓其散熱。當茶堆降溫至30℃以下時,須收攏成堆進行第2次窨花,使茶胚均勻吸香。

4、篩除花渣:待桂花成萎蔫狀態(tài),花朵變成紫紅色,手摸茶胚柔軟而不沾手時,就應結束窨花。扒開茶堆,將花渣篩去,晾干后可配入茶中。

5、復烘干燥:茶胚在窨花吸香時,吸收了大量水分,含水量高達15%,要盡快復烘干燥,使含水量降至5%左右,以免霉變。

6、包裝貯藏:烘干后即成桂花茶,自然冷卻24小時,按重量規(guī)格用精致紙袋和復合膜袋密封包裝好,裝入紙箱內,就可放入通風干燥的室內。

相傳在唐代的一個中秋夜,杭州靈隱寺的德明和尚忽然聽見寺外傳來滴答滴答的雨聲,開門一看,只見從月亮上落下無數(shù)珍珠般的小顆粒,他撿了滿滿一兜。第二天,德明把這件事告訴了師父,智一長老仔細一看,原來是月宮中吳剛伐桂震落的桂子。于是他們將這些小顆粒種在寺前廟后的山坡上,第二年中秋,樹上開滿了芬芳的桂花。

后來,人們把桂花種在西湖四周,漸漸種遍全城。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寫下“山寺月中尋桂子”的不朽名句,至今被人誦讀。杭州人素來愛桂花。從夏入秋的那段日子,杭州的天氣既不爽利也不明朗,常常是稀稀落落地下一陣子雨又隔著一陣熱氣騰騰的桂花蒸,然后,桂花就悄悄地開了。

晚上車行至上滿覺隴,打開天窗,突然被一陣撲面而來的桂花清香撩撥嗅覺,頓時覺得縈繞著山頭的那些雨霧也不是那么惹人厭了,或者說看起來有些仙氣——畢竟,杭州最甜蜜的季節(jié)到了。

滿覺隴因古有吳越佛寺滿覺院而得名,俗稱滿家弄,明清時就盛產桂花,一直為西湖著名賞桂勝地。每到秋季,白天道路兩旁擺滿了村民們搭建的農家樂茶座,不拘小節(jié)的游客湊齊人頭就在桂花樹下支起麻將桌。一人一碗桂花栗子羹,一人一杯龍井茶,時不時有一陣陣“桂花雨”跌落到西湖龍井茶里,茶香添了桂花香,就是杭州秋天的味道。

滿覺隴也是茶村,村里幾十戶人家,歷代采茶為生。杭州的一級茶葉產地,有“獅、龍、云、虎”的說法,獅指的是獅峰山,龍指的就是這里。其實對滿覺隴茶村的茶人們來說,春做茶秋打桂,就是平常不過的生活。四時更替,歲月流轉。

每年春天剛過了清明,這些做純手工的茶人們就早早地結束了春茶的制作。純手工的西湖龍井幾乎只做明前,這是追求極致的茶人們的心照不宣。谷雨前采摘的龍井依舊是好貨,但畢竟是第二茬了,就用機器炒了,保存在巨大的石灰缸里,等待六個月后與桂花的相遇。對他們來說,桂花龍井是秘而不宣的隱藏菜單,畢竟費時費力,做一點留著自己人吃就好了。

存放在石灰缸里的那些春茶在取出后要經(jīng)過一次手工的輝鍋,喚醒茶葉中的滋味和香氣。然后再經(jīng)過窨制,這是直接決定桂花龍井品質好壞的一步。桂花一點點邊搓邊撒到龍井上,在這個過程中,桂花和龍井的香氣、滋味互相影響、混合、交融,而經(jīng)驗老道的茶人則會根據(jù)每天的天氣、濕度、茶葉的狀況進行調整。聽起來很玄妙,整個過程要歷時15天。

春天的龍井有著蘭花香和豆香。秋天和桂花相遇之后,會有一種活躍的桂花甜香撲進嘴里和整個鼻腔,回過神來,嘴里卻是龍井茶韻的淡雅悠長。


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