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葉的故鄉(xiāng),世界各國茶的種植都是從中國傳播出去,英文Cha(普通話茶)和tea(閩南話茶)都源自漢語。中國又是飲茶大國,無地無茶館,無處不飲茶。名山大川,都出名茶。大約我們身在茶葉之鄉(xiāng),日日飲茶,習以為常,對于茶在一年四季中的韻致,能為我們生活增添何種樂趣,已經(jīng)有點淡漠,自然更無刻意去營造品茶的文化氛圍。
偶然一本《樂飲四季茶》的書映入眼簾,我立刻被書中雅致的敘述、精美的插圖所吸引?!稑凤嬎募静琛肥且槐緩娜毡痉g過來的茶文化著作,作者黃安希居住大阪,她嫁給一位在北京出生的藝術(shù)家,日常生活接觸到的均為中國茶。于是她以此為契機,辦茶室,開茶會,積極從事與中國茶葉有關(guān)的活動,終于以“一位日本茶人眼中的中國茶”為角度切入中國茶文化,寫成這本精邃雅致的茶文化專著。
黃安希把中國一年四季描劃得十分淡雅而又富于詩意。她從盛春之章的清明寫起,清明節(jié)的樂事是品嘗當年的新茶,想起杜甫“春風啜茗時”的詩句,她在郊外用白色大碗,沖泡四川的竹葉青茶,“這種茶稱為‘一芯兩葉’,就像燕雀張開嘴喙微微吐露舌頭一樣,非??蓯?。”在女茶人眼中,谷雨是“小樓一夜聽春雨”的季節(jié),窗邊飲茶———玻璃杯中映春雨,杯中是雨前的龍井。夏之章里的立夏,女茶人用“莊重、簡潔極具男子氣的功夫茶”來慶祝端午節(jié),茶用安溪鐵觀音,在“竹制的茶盤上放上宜興的紫砂壺,然后溫壺溫杯,往茶壺內(nèi)加入約茶壺容量四分之一的茶葉,把剛燒開的水高沖入壺中……第一泡是為了讓茶‘醒’過來,散發(fā)出香氣的,因而倒掉不喝。第二泡時,往壺內(nèi)注滿開水,蓋上茶壺,將開水淋在壺身上,待水蒸氣蒸發(fā)。等到茶壺表面瞬間變干的時候,拿起茶壺往一字排開的茶杯里來回往復斟茶,使其濃淡均一。感覺上就像練武一樣,果敢、干脆?!卑雅莶柽^程描寫得絲絲入扣,這不正是我們潮州工夫茶么?一個日本少婦能夠體味萬里之外的工夫茶芬芳,讀了怎不令人驚喜!以下秋之章、冬之章、初春之章,隨季節(jié)變化,將中國名茶與時令作美妙的結(jié)合,如七夕,以白毫銀針上下浮沉象征著時間的凝固,中秋節(jié),挑選“集月光的顏色和月宮花香于一身”的黃金桂茶,把秋茶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女茶人嫻熟中國文學典故,在四季茶香中有選擇地引用詩文,加上文筆細膩,感受新鮮,插圖精美,開卷茶香四溢,令人愛不釋手,也著實讓生長茶鄉(xiāng)之我輩汗顏。
作為一個日日飲工夫茶的潮州人,自然希望能在書中尋覓到如秦牧所說的“敝鄉(xiāng)茶事”。黃安希足跡未至潮州,但在踐履福建安溪學斗茶,品味鐵觀音茶時寫道:“好茶有余韻,回甘很足。喝茶用的是潮州地區(qū)常見的蛋殼狀小茶杯,茶杯又薄又小,容量不足兩口,我能夠一口把它喝光?!边@本茶香洋溢的書立刻有了潮州的章節(jié)。除前引喝功夫茶外,本書提到的53種中國名茶中也單列廣東名茶“鳳凰單樅”,(樅是叢之誤,因最初用字不慎致名茶在異國也用了錯字,我市學者曾楚楠、陳香白均辨之甚詳)認為“是最上等的烏龍茶品種之一”。在茶會記錄中是“意大利菜和中國茶”結(jié)合,是飯后茶,“鳳凰單樅產(chǎn)自廣東,帶有生長在廣東的荔枝、芒果等水果風味。它馥郁的芳香讓人產(chǎn)生了酒足飯飽后的滿足感?!迸枞俗约猴嬘螟P凰單叢則在夏至的“采蓮舟”上:“是該喝鳳凰單樅的時候了。將茶分別斟入小薄杯中,‘嗖’的一聲吸入口中,感覺一片冰涼,頗為刺激。茶葉微苦,回甘很足。不經(jīng)意間還能體會到熱帶的香味。這就像突然來臨的愛情一樣,嘗過一口之后,就讓人不忍放手?!蔽胰绱瞬粎捚錈┑匾谩稑凤嬎募静琛分形淖?,目的只在讓讀者分享潮州鳳凰單叢茶和潮州瓷茶杯已經(jīng)走向世界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