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天祀祖是封建中央朝廷虔誠祭祀神靈的大典,所有祭祀用品均有嚴格規(guī)定,并且非常講究。蒙頂皇茶就是規(guī)定用品之一,它采摘的時間、地點、制作均有嚴格規(guī)定,不得造次。蒙山勝景之一皇茶園內(nèi)的茶,就是當(dāng)年規(guī)定的祭祀用茶。
皇茶園始建于唐代,呈長方形,長7米,寬5米,四周有石欄圍護,欄高l.2米。正面有雙扇石門,門上橫額書“皇茶園”,兩側(cè)鐫刻著“揚子江中水,蒙山頂上茶”對聯(lián),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正式命名。園內(nèi)有仙茶七株,相傳為西漢時邑人吳理真(號“甘露大師”)親手種植。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蒙頂茶開始入貢皇室,“皇茶園”從此名揚神州?;什璧牟烧椭谱饔葹樯袷?。舊時,歷代名山縣地方官,視進貢蒙頂茶為神圣職責(zé)。每年冬天,即開始籌集經(jīng)費,打造盛茶銀瓶、錫瓶。次年,春茶萌發(fā)之際,知縣即選定吉日,沐浴朝服,率吏上山,派采茶僧重12人入“皇茶園”采摘仙茶,籠回智矩寺,隔紙微烘后,揀清潔者360片為正貢,作為皇室祭祀太廟之物。在園外附近茶地采摘的茶葉,先以猛火烘焙,至半蔫取出,置于黃紙上稍晾,令諸僧圍坐一張木案,揉成條形,再放置爐上,用微火慢焙至干,精選其中清潤光潔者作副貢,供皇帝飲用。
余葉復(fù)以焙、炒、揉,做成顆子茶,作為陪貢,數(shù)不足,采菱角灣茶充之,正貢和副貢,分別裝入6個銀瓶,陪貢裝入18個錫瓶,用上等黃絹封裹,糊上白泥,蓋上紅印,遣專吏晝夜兼程,披星戴月,送往京城。蒙茶人貢,年年歲歲,從未間斷,直至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