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巖茶是中國傳統(tǒng)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征的烏龍茶。產(chǎn)于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fā)酵的青茶,制作方法介于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茶靠機緣,也要靠毅力,品茶、泡茶要看真功夫,那武夷巖茶的泡法如何呢?都說一種茶或一杯好茶,受泡茶方法與泡茶器皿牽動!下面來看看武夷巖茶的泡法介紹。 武夷巖茶的泡法中的最佳的用具,首重發(fā)茶性佳、傳熱性高,哪些茶具有上述優(yōu)勢?先從瓷制蓋杯來看:武夷茶葉蓬松,想用蓋杯,得先在杯底筑基,先用手壓碎條索狀的武夷茶,以增加滋味,然后再依杯型,置入茶葉到六、七分滿,而后再置水入杯!武夷茶的條索狀在蓋杯內必須量足,若放得松松垮垮,注水后必須久浸,才得茶味,此種泡法不足取,乃因無法萃取武夷韻!品飲者易痛失真味!
武夷巖茶的泡法必先拉開注水位置,以高沖高泡手法,增加水和茶的接觸面,水溫激蕩出巖茶骨子里的韻和勁!第一泡注水畢,可輕放杯蓋;第二泡后,可挪用杯蓋,輕壓茶面,催促茶湯出味來。惟這種泡法,必須是熟稔蓋杯者,才能泡得順手,才能得出好巖韻!同時間,應推出蓋杯給茶友聞杯蓋,聞時應有兩段聞法:初聞茶,后聞韻。勤加練習聞茶香,熟能生巧,一聞就知道其茶種的制法及焙火度,這也是泡茶的基本功。使用蓋杯泡茶,在泡完最后一泡時,應聞茶渣。武夷茶渣的葉型、葉面亮度,都關系到茶質。不妨多多嗅聞,好在余香和水味兩極光譜之間,找出對味關系。好的巖茶茶渣冷了,仍會散出冷峻的香,就像空谷飄來的涼意,叫聞茶者心涼脾開;反之,焙火重的、非巖茶或是洲茶,冷香不足,有時水味會壓過香味!
武夷巖茶的泡法中有人說用蓋杯很專業(yè),若用壺泡則以朱泥壺為佳。朱泥燒結溫度在一千二百攝氏度以上,加上泥質細致優(yōu)于紫砂,這對發(fā)散武夷茶的細致香氣有加乘效果。朱泥壺,非以紅顏料染成的壺,亦非外紅內紫的紫砂壺可以比擬的。要想精進,在茶藝上躍升,基礎功不可少,尤對朱泥、紫砂壺的發(fā)茶性之不同,不應人云亦云,跟著前人腳步走,非得自己試、喝、品,才知同樣的茶量,放入紫砂壺與朱泥壺泡出的茶湯,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品用巖茶的杯型,首推長統(tǒng)型瓷杯。由于瓷杯反射出的香氣更直接,巖茶香氣不似半發(fā)酵茶那么上揚,瓷杯補了巖茶的內斂,可將巖茶香氣拉到最高點,也最能聚集巖茶香氣!瓷杯宜薄不宜厚,這也考慮巖茶的沉穩(wěn)。杯薄保溫性較差,卻可造就巖茶的優(yōu)點??恐铚诖杀欣鋮s一下,更能把巖茶的風姿綽約十足表露!這是我的獨門經(jīng)驗,特別與你們分享。
武夷巖茶的沖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開湯第二泡香才顯露。茶湯的香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jīng)鼻孔呼出,連續(xù)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鑒別巖茶上品的 氣。更有上者七泡有余 。武夷巖茶的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泡湯后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巖茶的茶湯,總的來說是甘、醇、鮮、滑。但細細品賞之下,則又有許多具體特點甘:有兩種,一是入口即甘,只要是好巖茶,入口就有一種甜滋滋,涼沁沁的味道。但是不像普洱的甘那樣,有點膩感。巖茶的回甘是發(fā)散型的,直接擴充你的喉嚨,清涼開闊,你甚至覺得那不是回甘,但確實是喝了巖茶以后舌齒清甘,喉嚨開闊,很舒服的一種感覺。
醇:是指茶味的濃淡和茶湯的厚薄。茶味是任何茶湯都有的,可以明顯感覺到的類似中草藥的特殊味道。巖茶的茶味,比綠茶淡,比紅茶黑茶濃。茶湯則比綠茶厚稠。但又不如普洱類黑茶,顯的更清薄。如與同為烏龍類的鐵觀音相比,茶湯更厚稠,茶味更濃郁。所以,福建茶界比較巖茶與鐵觀音特征,有南香北水的說法。
鮮:茶湯清新,鮮美,如同雞湯一般。曾經(jīng)品過綠茶新貴安吉白茶,這種鮮感特別明顯。造成這種鮮感的原因是氨基酸含量是一般綠茶的一倍以上。
滑:滑是相對于澀而言的。茶湯入口后,舌尖有茶的感覺,再進入以后,舌頭的后半部分好像已經(jīng)失去了知覺,不用吞咽,茶湯已經(jīng)滑進或者化進喉嚨和肚子。當然,好茶入口都很滑順,但是因為巖茶茶湯較為濃稠,所以,滑或化就顯的特別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