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葉鼠李,中藥名。為鼠李科植物小葉鼠李RhamnusparvifoliaBunge的果實。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山東、河南。具有清熱瀉下,解毒消瘰之功效。常用于熱結便秘,瘰疬,疥癬,瘡毒。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瀉下,解毒消瘰。
主治
用于熱結便秘,瘰疬,疥癬,瘡毒。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g。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論述
《內(nèi)蒙古中草藥》:“清熱瀉下,消瘰疬。主治腹?jié)M便秘,疥癬,瘰疬。”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治諸瘡:鼠李子搗敷患處。(《內(nèi)蒙古中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果熟后采收,鮮用或曬干。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鼠李科植物小葉鼠李。
形態(tài)特征
小葉鼠李,又名麻綠、大綠、驢子刺、叫驢子刺。灌木,高1.5-2m;小枝對生或近對生,紫褐色,初時被短柔毛,后變無毛,平滑,稍有光澤,枝端及分叉處有針刺;芽卵形,長達2mm,鱗片數(shù)個,黃褐色。葉紙質,對生或近對生,稀兼互生,或在短枝上簇生,菱狀倒卵形或菱狀橢圓形,稀倒卵狀圓形或近圓形,長1.2-4cm,寬0.8-2(3)cm,頂端鈍尖或近圓形,稀突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圓齒狀細鋸齒,上面深綠色,無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淺綠色,干時灰白色,無毛或脈腋窩孔內(nèi)有疏微毛,側脈每邊2-4條,兩面凸起,網(wǎng)脈不明顯;葉柄長4-15mm,上面溝內(nèi)有細柔毛;托葉鉆狀,有微毛?;▎涡裕菩郛愔?,黃綠色,4基數(shù),有花瓣,通常數(shù)個簇生于短枝上;花梗長4-6mm,無毛;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狀球形,直徑4-5mm,成熟時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存的萼筒;種子矩圓狀倒卵圓形,褐色,背側有長為種子4/5的縱溝?;ㄆ?-5月,果期6-9月。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東北、華北及陜西、山東、河南。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陽山坡、草叢或灌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