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樹葉的功效與作用

時間:2021-12-17 作者:我心自知_ 來源:茶文化

樟樹葉,中藥名。為樟科樟屬植物樟Cinnamomumcamphora(L.)Presl.的葉或枝葉。植物樟,分布于我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江蘇、浙江、安徽、福建、臺灣、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等地,尤以臺灣為最多。具有祛風(fēng),除濕,解毒,殺蟲之功效。主治風(fēng)濕痹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fēng),除濕,解毒,殺蟲。

主治

風(fēng)濕痹痛,胃痛,水火燙傷,瘡瘍腫毒,慢性下肢潰瘍,疥癬,皮膚瘙癢,毒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10g;或搗汁、研末。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綠膿桿菌有較弱的抑制作用。

相關(guān)論述

1、《嶺南草藥志》:“散風(fēng)消腫,止癢鎮(zhèn)痛?!?/p>

2、《廣西中藥志》:“洗風(fēng)濕。”

3、《全國中草藥匯編》:“外用治慢性下肢潰瘍,皮膚瘙癢?!?/p>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治療支氣管炎哮喘及喘息型氣管炎

相關(guān)配伍

1、治腫毒,樟樹葉搗爛敷。(《湖南藥物志》)

2、治火傷,樟樹莖、葉煎濃汁,洗搽傷處。(《湖南藥物志》)

3、治蜈蚣咬傷,鮮樟樹枝適量,煎水兩碗服。(《香港中草藥》)

4、治鉤蟲病,樟嫩梢250g,水1000g,煎至250g,次晨空腹溫服。(《江西草藥》)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3月下旬以前及5月上旬后含油多時采,鮮用或晾干。

植物學(xué)信息

植物種屬

樟科樟屬植物樟。

形態(tài)特征

樟,別名烏樟(陶弘景),香樟(南方各省區(qū)通稱),小葉樟(湖南),傜人柴(廣西)。常綠大喬木,高可達30米。樹皮灰黃褐色,縱裂。枝、葉及木材均有樟腦氣味,枝無毛。葉互生;葉柄細,長2-3厘米,無毛;葉片薄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全緣,有時邊緣呈微波狀,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灰綠色,微有白粉,兩面無毛,或下面幼時略被微柔毛,離基三出脈,側(cè)脈及支脈脈腋在葉下面有明顯腺窩,葉上面明顯隆起,窩內(nèi)常被柔毛。圓錐花序腋生,長3.5-7厘米,無毛,有時節(jié)上被白色或黃褐色微柔毛?;▋尚?,長約3毫米,綠白色或黃綠色;花梗長1-2毫米,無毛;花被簡倒錐形,長約1毫米,花被裂片橢圓形,長約2毫米,花被外面無毛,或被微柔毛,內(nèi)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長約2毫米,花絲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頭形,位于最內(nèi)輪,長約1毫米,柄被短柔毛;子房球形,直徑約1毫米,無毛,花柱長約l毫米。果實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徑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狀,長約5毫米,先端平截,直徑達4毫米,花期4-5月,果期8-l1月。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山坡或溝谷,常栽培于低山平原。


熱門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