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外余音悟茶韻

時間:2022-01-17 作者:鳳七丶 來源:茶文化

“好,有韻。”品飲烏龍茶追求最佳境界就是它的茶韻。

工夫茶的茶品中,茶客津津樂道的是潮安鳳凰水仙的“山韻”、饒平嶺頭單叢的“蜜韻”、安溪鐵觀音的“觀音韻”、武夷巖茶的“巖韻”、臺灣凍頂烏龍的“喉韻”……這些韻是味,是不同茶的品種本身內質的獨特韻味。這是物質性的,我們在品嘗過程是可感覺到的。

清乾隆皇帝為武夷巖茶醇厚甘美、回味綿長的特殊感覺所欣喜,詠詩稱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他感到武夷巖茶中“骨”的特別感覺,后來人們因此把巖茶定位為“巖骨花香”。呵呵,茶湯中有“骨”,是何等的感受?清代學者梁章鉅在他的《歸田瑣記》中說,真正的茶韻只能“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呀。茶韻神妙,只可意會,真難以言傳。

茶韻更是精神層面上的東西。讀過盧仝《七碗茶詩》,我們可以感受到“茶韻”由感官到內心而發(fā)生的過程:“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fā)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茶韻就是飲品過程的升華,是一種綿長余味對人的精神作用,是茶客的修煉。

沖泡工夫茶,需要有好茶,好茶自然顯韻。飲賞工夫茶,講究在一個品字,品味得的是氣韻,品色得的是風韻,品器得的是雅韻,邀三二老友共品得的是情趣……透過一杯工夫茶,需要“調動全身的官能來參與的,用眼睛去鑒賞茶色,用耳朵去聽高沖低斟的聲音,用鼻子去聞氳氤的茶香,用舌頭的味蕾去品嘗茶味,用雙手去泡茶、沏茶、倒茶、舉杯,再通過眼、耳、鼻、舌、身把末梢的官能感覺傳遞給心靈,在心里把對茶的顏色、聲音、香氣、味道、觸感的結果進行整合而產生一定的意識,最后在心里所意會到的就是我們常說的茶韻。”(引自網絡)茶韻是由心而發(fā)的,是品茶的佳境。

著名茶文化專家余悅對茶韻有更透徹的詮釋,認為“茶韻”兩字可以用來涵蓋茶俗、茶藝、茶道的共同點,是它們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他借用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中的一段話:“有韻則生,無韻則死;有韻則雅,無韻則俗;有韻則響,無韻則沈;有韻則遠,無韻則局。物色在于點染,意態(tài)在于轉折,情事在于猶夷,風致在于綽約,語氣在于吞吐,體勢在于游行,此則韻之所由生也。”引伸為茶韻很好的注腳。

一杯茶,只要用心慢慢品嘗,用心仔細體味,你就會領略到茶的神韻,得到美的享受。


熱門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