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破簕,中藥名。為大風子科植物長葉柞木XylosmalongifoliumClos的葉、根。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具有清熱利濕,活血祛痰,消腫止痛,催乳之功效。常用于黃疸,水腫,跌打損傷,骨折,經閉,癰腫瘡毒,乳汁不通,瘡癬,瘰疬。
功效作用
功能
清熱利濕,活血祛痰,消腫止痛,催乳。
主治
黃疸,水腫,跌打損傷,骨折,經閉,癰腫瘡毒,乳汁不通,瘡癬,瘰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調酒敷。
相關論述
1、《廣西本草選編》:“活血散瘀,消腫止痛?!?/p>
2、《全國中草藥匯編》:“清熱利濕,散瘀止血,消腫止痛。根皮、莖皮:主治黃疸水腫,死胎不下。根、葉:主治跌打腫痛,骨折,脫臼,外傷出血?!?/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黃疸:(跌破簕)根15-3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跌打腫痛:(跌破簕)葉研粉調酒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3、治癰瘡腫毒:(跌破簕)鮮葉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4、治乳汁不通:(跌破簕)刺9-12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葉、刺全年均可采;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干;葉鮮用。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大風子科植物長葉柞木。
形態(tài)特征
灌木或小喬木,高達7m。全株禿凈。枝柔弱,常有刺。葉互生;具長柄;葉片革質,長圓形、長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5-22cm,寬3-8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粗鋸齒;側脈8-12對。花雌雄異株;總狀花序生于當年枝頂或葉腋內,花序極短,長僅1-2cm,花淡黃色,單生或簇生,萼片4(-5),卵形或披針形;無花瓣;雄花有多數(shù)雄蕊,花盤由多數(shù)腺體組成,位于雄蕊外圍;雌花花盤圓盤狀,子房1室,側膜胎座2,花柱短,柱頭2裂。漿果球形,直徑4-6mm,熟時黑色。種子2-4顆。花、果期全年。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路旁、疏林或干燥密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