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糖木,中藥名。為蕓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pedunculata(L.)Miq.的心材或根。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具有祛風止痛,行氣活血,止咳之功效。常用于風濕性腰腿痛,胃痛,疝氣痛,跌打損傷,感冒咳嗽,氣管炎。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止痛,行氣活血,止咳。
主治
用于風濕性腰腿痛,胃痛,疝氣痛,跌打損傷,感冒咳嗽,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研末服。
藥理作用
抗腫瘤作用。
相關論述
1、《中國藥用植物圖鑒》:“有行瘀活血,止血,消腫,定痛,辟惡氣的功效。主治胃痛,金瘡出血,跌撲損傷,瘀血腫痛等。”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行氣活血,健脾,止咳。治風濕性腰痛,跌打瘀痛,心胃氣痛?!?/p>
3、《廣西本草選編》:“根行氣止痛,化瘀止咳。主治急、慢性胃炎,胃潰瘍,感冒咳嗽,氣管炎。”
4、《全國中草藥匯編》:“治疝氣痛?!?/p>
5、《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辛、苦,微溫?!?/p>
臨床應用
相關配伍
1、治心胃氣痛:沙糖木根15g。水煎服。
2、治風濕性腰腿痛:沙糖木根30g,走馬胎15g。水煎服或浸酒服。(1-2方出自《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3、治支氣管炎,感冒,咳嗽,心胃氣痛,疝氣痛(沙塘木)根15-60g。水煎服。(廣州空軍《常用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鋸斷,劈開或切片,曬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本品呈長條形或不規(guī)則形,長短不一。表面暗紫紅色,較光滑,具刀削痕及縱直細槽紋。質堅硬而重,不易折斷,鋸斷面紅紫色。氣微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微苦。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蕓香科植物山油柑。
形態(tài)特征
山油柑又名山柑、長柄山油柑。樹高5-15米。樹皮灰白色至灰黃色,平滑,不開裂,內皮淡黃色,剝開時有柑橘葉香氣,當年生枝通常中空。葉有時呈略不整齊對生,單小葉。葉片橢圓形至長圓形,或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7-18厘米,寬3.5-7厘米,或有較小的,全緣;葉柄長1-2厘米,基部略增大呈葉枕狀?;▋尚?,黃白色,徑1.2-1.6厘米;花瓣狹長橢圓形,花開放初期,花瓣的兩側邊緣及頂端略向內卷,盛花時則向背面反卷且略下垂,內面被毛,子房被疏或密毛,極少無毛。果序下垂,果淡黃色,半透明,近圓球形而略有棱角,徑1-1.5厘米,頂部平坦,中央微凹陷,有4條淺溝紋,富含水分,味清甜,有小核4個,每核有1種子;種子倒卵形,長4-5毫米,厚2-3毫米,種皮褐黑色、骨質,胚乳小?;ㄆ?-8月,果期8-12月。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低濕丘陵地及闊葉疏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