樝子的功效與作用

時間:2021-12-25 作者:內(nèi)涵界大師兄 來源:茶文化

樝子,中藥名。為薔薇科植物毛葉木瓜ChaenomelescathayensisSchneid.的果實。分布西南及陜西、甘肅、江西、福建、湖北、廣西等地。具有和胃化濕,舒筋活絡之功效。用于嘔吐腹瀉,腰膝酸痛,腳氣腫痛,腓腸肌痙攣。

功效作用

功能

和胃化濕,舒筋活絡。

主治

用于嘔吐腹瀉,腰膝酸痛,腳氣腫痛,腓腸肌痙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5-10g,鮮品倍量,或煮食。

相關(guān)論述

1、《本草經(jīng)集注》:“斷痢?!?/p>

2、《本草拾遺》:“去惡心酸咽,止酒痰黃水?!?/p>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9-10月采摘成熟的果實,縱剖為兩半或數(shù)片,用沸水燙后,曬干或烘干。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長6-10cm,直徑5-6cm,多縱剖為2-4瓣。表面棕色至棕黑色,有多數(shù)不規(guī)則皺紋。果肉較薄,厚約0.5cm,棕紅色。中央凹陷,每室有種子20-30粒,多數(shù)脫落,紅棕色,扁平三角形。氣微,味酸澀。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薔薇科木瓜屬毛葉木瓜。

形態(tài)特征

落葉灌木至小喬木,高2-6m;枝條直立,具短枝刺;小枝圓柱形,微屈曲,無毛,紫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無毛,紫褐色。葉片橢圓形、披針形至倒卵披針形,長5-11cm,寬2-4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有芒狀細尖鋸齒,上半部有時形成重鋸齒,下半部鋸齒較稀,有時近全緣,幼時上面無毛,下面密被褐色絨毛,以后脫落近于無毛;葉柄長約1cm,有毛或無毛;托葉草質(zhì),腎形、耳形或半圓形,邊緣有芒狀細鋸齒,下面被褐色絨毛?;ㄏ热~開放,2-3朵簇生于二年生枝上,花梗短粗或近于無梗;花直徑2-4cm;萼筒鐘狀,外面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直立,卵圓形至橢圓形,長3-5mm,寬3-4mm,先端圓鈍至截形,全緣或有淺齒及黃褐色睫毛;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長10-15mm,寬8-15mm,淡紅色或白色;雄蕊45-50,長約花瓣之半;花柱5,基部合生,下半部被柔毛或綿毛,柱頭頭狀。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先端有突起,長8-12cm,寬6-7cm,黃色有紅暈,味芳香?;ㄆ?-5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qū)域

西南及陜西、甘肅、江西、福建、湖北、廣西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900-2500m的山坡、林邊、道旁。各地習見栽培。耐寒力不及木瓜和皺皮木瓜。


熱門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