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背草,中藥名。為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SenecionudicaulisBuch.-Ham.exD.Don的全草。分布于貴州西部及云南等地。具有活血調(diào)經(jīng)之功效。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跌打損傷。
功效作用
功能
活血調(diào)經(jīng)。
主治
用于月經(jīng)不調(diào),產(chǎn)后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或泡酒。
相關(guān)論述
《滇南本草》:“敷大惡瘡?!?/p>
臨床應(yīng)用
相關(guān)配伍
1、治頭痛:以葉搗汁服用。
2、治眼疾:搗鮮汁滴眼。
3、治肺熱、肺炎:紫背草單味水煎服。
4、治耳疔:紫背草配伍魚腥草搗敷。
5、退癀癰疔:紫背草和鼠尾癀水煎服。(1-5方出自《中國常用中草藥圖典》)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植物學(xué)信息
植物種屬
菊科植物紫背千里光。
形態(tài)特征
紫背千里光又名:裸莖千里光。多年生近葶狀草本,根狀莖斜升,有粗纖維狀根。莖單生,或2-3簇生,直立,高30-70厘米,不分枝,被疏蛛絲狀柔毛,脫毛至無毛?;~在花期通常生存,蓮座狀,無柄或具短柄,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匙形,長3-18厘米,寬1-6厘米,頂端鈍至圓形,基部楔狀狹成短柄,邊緣具不規(guī)則波狀齒或圓齒狀細(xì)裂,或鋸齒狀細(xì)裂,紙質(zhì),上面被疏柔毛至無毛,下面有蛛絲狀絨毛或變無毛,有時變紫色,羽狀脈,側(cè)脈5-7對,中脈和主脈在下面略凸起;莖葉少數(shù),通常3-5,無柄,長圓形或倒披針狀長圓形,長2-4厘米,寬0.5-1.5厘米,鈍,邊緣有圓齒狀齒至細(xì)裂,基部擴大,具耳且半抱莖。頭狀花序少數(shù)至多數(shù),排列成頂生復(fù)傘房花序;花序梗長1-2.5厘米,有疏蛛絲狀毛或短柔毛,具苞片和1-3線形小苞片??偘鷮掔姞?,長5-6毫米,寬3-6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4-5,線狀鋸形,長2-3毫米,尖,總苞片13,長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寬1.5毫米,漸尖,上端有短柔毛,草質(zhì),邊緣具寬干膜質(zhì),背面被疏蛛絲狀毛或近無毛,具3脈。舌狀花13;管部長4毫米;舌片黃色,長圓形,長10毫米,寬2-2.5毫米,頂端具3細(xì)齒,有4脈;管狀花多數(shù);花冠黃色,長6毫米,管部長2.5毫米,檐部漏斗狀;裂片卵狀三角形,長0.8毫米,尖。花藥長1.8毫米,基部具鈍至稍尖的耳,附片卵狀長圓形;花藥頸部稍短,向基部明顯膨大。瘦果圓柱形,長2毫米,有柔毛;冠毛淡白色,長約5毫米?;ㄆ?-4月。
分布區(qū)域
生于山坡、林緣草叢陰濕處。分布于貴州西部及云南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