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地龍,中藥名。為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門冬AsparagusbrachyphyllusTurcz.的塊根。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和寧夏等地。具有祛風濕,止癢之功效。用于風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毒腫瘡瘍。
功效作用
功能
祛風濕,止癢。
主治
用于風濕痹痛,濕疹,皮膚瘙癢,毒腫瘡瘍。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6-9g。外用:適量,搗敷。
藥理作用
0.25%根的水浸液,對致乏庫蚊孑孓有殺死作用,殺死率為98%。
相關(guān)論述
1、《青藏高原藥物圖鑒》:“滋補,抗老,祛風,除濕。治風濕性腰背關(guān)節(jié)痛,局部性浮腫,瘙癢性滲出性皮膚病。”
2、《沙漠地區(qū)藥用植物》:“祛風除濕。外用治各種瘡癤紅腫,風濕性腰腿痛?!?/p>
臨床應用
相關(guān)配伍
治癰腫初起:鮮寄馬樁適量,搗爛外敷。(《甘肅中草藥手冊》)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凈,煮沸約30分鐘,撈出,剝除外皮,曬干或鮮用。
藥材鑒別
藥材性狀
塊根長梭形,肉質(zhì),肥厚,長達10cm以上,直徑7-12mm,表面有細縱紋及深淺不一的溝紋,黃白色至棕黃色。質(zhì)柔韌,有粘性;氣微,味淡。
植物學信息
植物種屬
百合科植物攀援天門冬。
形態(tài)特征
攀援天門冬又名:海濱天冬、糙葉石刁柏、短葉天門冬。攀援植物。塊根肉質(zhì),近圓柱狀,粗7-15毫米。莖近平滑,長20-100厘米,分枝具縱凸紋,通常有軟骨質(zhì)齒。葉狀枝每4-10枚成簇,近扁的圓柱形,略有幾條稜,伸直或弧曲,長4-12(20)毫米,粗約0.5毫米,有軟骨質(zhì)齒,較少齒不明顯;鱗片狀葉基部有長1-2毫米的刺狀短距,有時距不明顯。花通常每2-4朵腋生,淡紫褐色;花梗長3-6毫米,關(guān)節(jié)位于近中部;雄花:花被長7毫米;花絲中部以下貼生于花被片上;雌花較小,花被長約3毫米。漿果直徑6-7毫米,熟時紅色,通常有4-5顆種子?;ㄆ?-6月,果期8月。
分布區(qū)域
分布于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陜西和寧夏等地。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中低山的山坡、灌木叢中或田野、村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