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中藥名。為豆科相思子屬植物廣東相思子Abruscantoniensis Hance的干燥全株。具有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的功效。主治黃疸,乳癰,脅肋不舒,胃脘脹痛。
功效作用
功能
利濕退黃,清熱解毒,疏肝止痛。
主治
1、黃疸:本品甘苦而涼,具有清熱利濕而退黃之功。
2、乳癰:本品有清熱解毒之功。
3、脅肋不舒,胃脘脹痛:本品入肝胃二經(jīng),具疏肝止痛的功效。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服,15-30g。
化學(xué)成分
本品含相思子堿、相思子皂苷、黃酮類、氨基酸、糖類、相思子皂醇、甘草次酸。
藥理作用
雞骨草粗皂苷有保肝作用,本品煎劑可增強腸蠕動。
相關(guān)論述
《中國藥植圖鑒》:“治風濕骨痛,跌打瘀血內(nèi)傷;并作清涼解熱藥?!?/p>
臨床應(yīng)用
臨床應(yīng)用
1、治肝膽濕熱郁蒸引起的黃疸,可單味使用,或與茵陳、地耳草等藥配伍,以加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作用。
2、治肝氣郁結(jié)之脅肋不舒,胃脘疼痛,常與兩面針同用。
相關(guān)藥品
雞骨草膠囊、結(jié)石通片。
藥膳食療
雞骨草煲紅棗:
1、功效:清熱、利濕、退黃。適用于乙型肝炎濕熱較重患者。
2、原材料:雞骨草60克,紅棗10枚。
3、做法:將雞骨草、紅棗分別洗凈,放入砂鍋內(nèi),加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
4、用法:每日1次,連服1-3個月。
加工炮制
采收加工
全年均可采挖,除去泥沙,干燥。除去雜質(zhì)及夾果(種子有毒),切段,生用。
炮制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殘存的莢果及雜質(zhì),洗凈,潤透,切厚片,細根及小枝切段,干燥。
保存方法
貯干燥容器內(nèi),置通風干燥處。
藥材鑒別
鑒別
1、本品粉末灰綠色。非腺毛單細胞,頂端尖或長尖,長60-970μm,直徑12-22μm,壁厚3-6μm,層紋明顯,有疣狀突起。氣孔平軸式。纖維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不均勻增厚。石細胞類圓形、類方形或長圓形,直徑16-40μm,有的壁稍厚。木栓細胞黃棕色。草酸鈣方晶直徑5-11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超聲處理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正丁醇10ml使溶解,用2%鹽酸溶液振搖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酸液,用5%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pH值至7,再用正丁醇振搖提取3次,每次5ml,合并正丁醇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相思子堿對照品,加80%甲醇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通則0502)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4:1:5)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C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藥材性狀
本品為帶根全草,多纏繞成束。根圓柱形或圓錐形,有分枝,長短粗細不等,直徑3-15mm;表面灰棕色,有細縱紋;質(zhì)硬。根莖短,結(jié)節(jié)狀。莖叢生,長藤狀,長可達1m,直徑1.5-2.5mm;表面灰褐色,小枝棕紅色,疏被毛茸;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長圓形,長8-12mm,下表面被伏毛。氣微,味微苦。以根粗、莖、葉全者為佳。
飲片性狀
為不規(guī)則的圓形厚片或小段,為根、莖及少量葉的混合物,根衣面呈灰白色,不平坦,周邊灰褐色,質(zhì)堅;莖表面呈灰白色,周邊灰棕色,粗糙;細枝表面紅棕色,質(zhì)較脆。氣微,味淡。
植物學(xué)信息
植物種屬
豆科相思子屬植物廣東相思子。
形態(tài)特征
攀援灌木,長達1m;小枝及葉柄被粗毛。主根粗壯,長達60cm。莖細,深紅紫色,幼嫩部分密被黃褐色毛。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7-12對,倒卵形或長圓形,長5-12mm,寬3-5mm,先端截形而有小芒尖,基部淺心形,上面疏生粗毛,下面被緊貼的粗毛,小脈兩面均突起;托葉成對著生??偁罨ㄐ蚨?,腋生;花長約6mm;萼鐘狀;花冠突出,淡紅色;雄蕊9,合生成管狀,與旗瓣緊貼,上部分離;子房近于無柄,花柱短。莢果長圓形,扁平,被疏毛,有種子4-5顆。種子長圓形,扁平,黑褐色,種阜明顯,蠟黃色,中間有孔,邊緣為1長圓形的環(huán),臍褐色針刺狀,緊靠莢緣?;ㄆ?月,果期9-10月。
分布區(qū)域
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道地產(chǎn)區(qū)
產(chǎn)于廣西、廣東。
生長環(huán)境
生于山地或曠野灌木林邊。
生長見習(xí)
喜溫暖、潮濕、怕寒冷,耐旱,忌澇。以疏松、肥沃的壤土、砂質(zhì)壤土、輕粘土、pH5-6.5的環(huán)境為適宜。
繁殖方式
在生產(chǎn)主要采用育苗移栽法繁殖,也可以用直播及分根繁殖。
栽培技術(shù)
種子采用磨擦法和熱水浸種法處理,以提高發(fā)芽率。2-5月播種,點播或撒播。點播株行距2cm×3cm,播后蓋1cm厚的砂土或火灰,噴水保溫,并蓋稻草一層。1h㎡播種量為150kg。移栽:播后4-7天出苗,出齊后10d施1次人畜糞水(每1kg兌水20kg),或施用少量的復(fù)合化肥,30-45d當苗高10-12cm時即可移植至大田。行株距為30cm×40cm或30cm×30cm,栽后及時淋水,每月除草、松土1-2次。雞骨草生長前期約4-5月,每月施肥1次,以尿素0.1kg或硫酸銨0.2kg,兌水50kg以促進苗生長;生長中期約6-8月生長旺盛,以磷鉀兼施,每月1h㎡用氮、磷、鉀復(fù)合肥75-120kg兌水或尿素1.5kg,或硫酸銨3.0kg,兌1500kg糞水進行溝施。生長中后期即9月以后,配合有機肥,1h㎡施過磷酸鈣375-450kg,豬牛糞3750-4500kg,當莖藤蔓高30cm時(4-6月),在株間插好支架以利蔓莖攀援。
病蟲防治
1、根腐?。鹤⒁庥昙九潘鍪┎菽净?,噴施1:1:100波爾多液或1000倍多菌靈防治。
2、炭疽?。河晏熳⒁馀潘l(fā)病時用1:3:300波爾多液噴灑,或用1500倍甲基托布津防治。
3、蚜蟲:可用化學(xué)藥劑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