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州長興參加第八屆世界禪茶文化交流大會的河北省茶文化代表團一行十五人,專程來到長興縣茶文化研究會所在地、長興茶人之家訪問,品味和探源唐代白居易筆下“青娥遞舞應爭妙,紫筍齊嘗各斗新”那般令人神奇的唐代顧渚紫筍茶。
“天下茶人是一家”,有來自中國茶文化歷史資源大省的河北茶人來訪,主人拿出了平時連自己也舍不得喝的上品顧渚紫筍茶款待,只見一杯杯色澤綠翠、湯色淡綠明亮、葉底細嫩的顧渚紫筍茶呈現(xiàn)在每一個人眼前,頓覺香氣濃強、滋味鮮醇,主客雙方都沉浸在濃濃茶情和茶香之中。
顧渚紫筍,因其鮮茶芽葉微紫,嫩葉背卷似筍殼,故而得名。產(chǎn)自長興水口鄉(xiāng)的顧渚山,是上品貢茶中的“老前輩”,被茶圣陸羽視為“茶中第一”。在唐朝廣德年間正式成為貢茶,至明朝洪武八年“罷貢”,并改制條形散茶,其歷史六百余年,明末清初,顧渚山紫筍茶逐漸消失,直至本世紀七十年代末才被重新發(fā)掘出來?!傍P輦尋春半醉回,仙娥進水御簾開。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吳興紫筍來”。這是唐代詩人張文規(guī)對當時紫筍茶進貢情景的生動描述,皇帝對長興顧渚紫筍嗜好有加,所以宮女聞得顧渚紫筍已運抵宮內(nèi)消息,便立即向正在“尋春半醉”的皇帝稟報。
邊交流、邊品茶、敘友誼、話歷史,使在場河北茶人不僅對顧渚紫筍茶有了進一步了解,同時也被“茶人之家”主人的熱情好客所感動。據(jù)介紹,顧渚紫筍鮮葉極為幼嫩,標準為一芽一葉初展或一芽一葉,炒制0.5公斤干茶,芽葉多達3.6萬個左右。鮮葉采回后,需經(jīng)5-6小時攤放,待含水量降至72%左右、發(fā)出清香時炒制。顧渚紫筍茶的制作有殺青、炒干整形、烘焙三道工序,殺青在鍋中進行,要求殺勻殺透。殺青葉出鍋后,進行攤涼,再入鍋炒干整形,最后烘干至含水量5%左右時下烘,稍經(jīng)攤涼,包裝收藏。該茶系半炒烘類型,既用鍋炒,又用烘焙,因而外形緊結(jié),又較完整。香氣馥郁,湯色清澈,茶味鮮醇而回味甘甜。
一堂生動而趣味普茶課,讓在座河北茶人聽得如癡如醉,滿心歡喜。猶如品味一杯“香孕蘭蕙之清”的顧渚紫筍,“青翠芳馨,嗅之醉人,啜之賞心”,有一種回味甘甜、滲人心肺的優(yōu)雅感覺。大家一直認為,應該讓更多的河北茶人今后多到長興感受湖州長興茶文化魅力。
夜已深,但大家談興正濃,笑意掛在了河北茶人臉上,暖意留在了燕趙茶友心里。今夜,河北茶人真可謂進入宋代詩人袁說友“云疊槍旗細,風生齒頰頰。何人修故事,香味徹夜宸”對顧渚紫筍描寫的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