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本草》記載:“芍藥猶綽約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綽約,故以為名?!?br> 芍藥學(xué)名為Paeonia lactifjora Pall,是1776年由Pallas命名的,守芍藥科芍藥屬植物。本書所談的芍藥,主要是指Paeonia lactiflora這個種,及其在人工效培條件下,逐漸發(fā)展展演化而形成的中國芍藥品種群。但有時也作為芍藥屬芍藥組、植物的總稱.在討論起源分布與育種問題時尤其是這樣.這是需要加以區(qū)別的。
芍藥的別名甚多.在中國花卉絢麗的百花園中,古人將牡丹和芍藥這對姐妹花,一尊為“花王”,一推為“花相(花中宰相)。二者一為木本,一為草本.故芍藥又稱草芍藥(崔豹《古今注》)。它花大色艷,嫵媚多姿,故名為“嬌容”、“余容“(《名醫(yī)別錄》)。古時人們于別離時,贈送芍藥花.以示惜別之情,所以又名“將離”、“離氣“(《古今注》)。唐宋文人稱芍藥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藥花開于春末,意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芍藥是草本花卉,沒有堅硬的木質(zhì)莖桿,故有“沒骨花”之稱(《鄭虔胡本草》)。因它的花有香氣,有“攣夷(又名“黑牽夷”)、“留夷”(《廣雅疏證》)和“辛夷”(王逸注《楚辭?九歌》)之名。此外.古名還有“解倉”、“白術(shù)”、“犁食”、“鋌”(《名醫(yī)別錄》)等。在國外,芍藥也倍受青睞,有“花中皇后”的美稱。
藥花品種有草芍藥、美麗芍藥、多花芍藥等,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雖外形與牡丹極為相似,但芍藥為塊莖宿根草本植物,而牡丹為落葉灌木木本植物,兩者是不同的。古人曾評論:芍藥第一,牡丹第二,牡丹自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因它開花遲,又被稱為"殿春".以前我們四川常說的楊菊花也是芍藥花的一種。
芍藥(學(xué)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別名將離、離草,屬五椏果目,芍藥科芍藥屬多年生草本花卉。塊根由根頸下方生出,肉質(zhì),粗壯,呈紡錘形或長柱形,粗0.6~3.5厘米。芍藥花瓣呈倒卵形,花盤為淺杯狀,花期5~6月,一般獨開在莖的頂端或近頂端葉腋處,原種花白色,花瓣5~13枚。園藝品種花色豐富,有白、粉、紅、紫、黃、綠、黑和復(fù)色等,花徑10~30厘米,花瓣可達上百枚。果實呈紡錘形,種子呈圓形、長圓形或尖圓形。芍藥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之一,又被稱為“五月花神”,因自古就作為愛情之花,現(xiàn)已被尊為七夕節(jié)的代表花卉。另外,芍藥在紅樓夢中是一種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藥茵”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情景之一。
1:芍藥花在5月上中旬開花,花色豐富,花朵碩大,形似牡丹,開于莖頂端或葉腋,花梗長。
2:芍藥花期較短,一般為8--10天,天氣涼爽或置遮陰處,花期可延續(xù)半個月?;ㄖx之后,及時剪去花梗,以免消耗養(yǎng)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