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柄忍冬

時(shí)間:2021-08-05 作者:大濕胸mw 來源:茶文化

【別名】 雞骨頭樹 【來源】 忍冬科短柄忍冬Lonicera maackii (Rupr.) Maxim. f. podocarpa Franch. ex Rehd.,以根入藥。 【生境分布】 湖北。 【功能主治】 殺菌截瘧。

1 分布區(qū)域

安徽南部(黃山、青陽)、浙江、江西西北部和東北部、福建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廣東北部、廣西東北部和東南部(陸川) 、四川東南部、貴州東部至北部及云南南部(建水)

2 形態(tài)特征

藤本;幼枝和葉柄密被土黃色卷曲的短糙毛,后變紫褐色而無毛。葉有時(shí)3片輪生,薄革質(zhì),矩圓狀披針形、狹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10厘米,頂端漸尖,有時(shí)急窄而具短尖頭,基部淺心形,兩面中脈有短糙毛,下面幼時(shí)常疏生短糙毛,邊緣略背卷,有疏緣毛;葉柄短,長2-5毫米。雙花數(shù)朵集生于幼枝頂端或單生于幼枝上部葉腋,芳香;總花梗極短或幾不存;苞片、小苞片和萼齒均有短糙毛;苞片狹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有時(shí)呈葉狀,長5-15毫米;小苞片圓卵形或卵形,長為萼筒的1/2-2/3;萼筒長不到2毫米,萼齒卵狀三角形至長三角形,比萼筒短,外面有短糙伏毛,有緣毛;花冠白色而常帶微紫紅色,后變黃色,唇形,長1.5-2厘米,外面密被倒生短糙伏毛和腺毛,唇瓣略短于筒,上下唇均反曲;雄蕊和花柱略伸出,花絲基部有柔毛,花藥長約2毫米;花柱無毛。果實(shí)圓形,藍(lán)黑色或黑色,直徑5-6毫米?;ㄆ?-6月,果熟期10-11月。

3 生態(tài)習(xí)性

生于林下或灌叢中,海拔150-750 (-1400) 米。

4 食療或藥用價(jià)值

花入藥,貴州民間用來治鼻出血、吐血及腸熱等癥。

花蕾:清熱解毒,舒筋通絡(luò),截瘧。

用于鼻衄,吐血,瘧疾。

【藥 名】短柄忍冬

【拼 音】DUANBINGRENDONG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忍冬科植物短柄忍冬的花。

【功 效】涼血止血,清熱止痢。

【主 治】治血熱妄行之吐血、衄血、咳血等出血證,痢疾。

【性味歸經(jīng)】苦,涼。入膽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9一15克。

【資源分布】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

【拉丁名】原植物短柄忍冬 Lonicera pampaninii Levl.

【考 證】始載于《云南種子植物名錄》。


熱門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