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簡稱銀針,又叫白毫,是屬于僅有的白茶品種中的極品,同君山銀針齊名于世。明代田藝蘅《煮泉小品》中稱:“茶者以火作為次,生曬者為上,亦更近自然,且段煙火氣耳?!笨梢姲撞璧钠贩N之優(yōu)異?!鞍缀零y針”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它的成品多為芽頭,全身滿披白毫,干茶色白如銀,外形纖細如針,所以取此雅名。 白毫銀針是我省特有的名茶,源自福鼎縣,現(xiàn)在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chǎn)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chǎn)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chǎn)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chǎn)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
白毫銀針創(chuàng)制于1889年,是現(xiàn)代白茶的創(chuàng)始者。白毫銀針的鮮葉采摘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fā)的一芽一葉,將其采下后,要用手指將真葉、魚葉輕輕地予以剝離。
白毫銀針純用肥芽制成。產(chǎn)地不同,制法和品質(zhì)略有差異。福鼎銀針早時亦稱“北路銀針”。采制時選涼爽晴天,將鮮針薄攤于萎凋簾,置于日光下曝曬,待含水率達10-20%時,攤于焙籠上(烘心盤用薄紙墊襯,以防芽毫灼傷變黃),用文火(40-50℃)烘至足干。白毫銀針亦稱“南路銀針”,鮮針攤于水篩上,置于通風場所,晾至含水率20-30%時,移至烈日下曬干。晴天也可先曬后風干。毛茶經(jīng)揀剔好為精茶,復火后趁熱裝箱。
白毫銀針的成品茶外觀茶芽肥壯,形狀似針,白毫批覆,色澤鮮白光潤,閃爍如銀,條長挺直,茶湯呈杏黃色,清澈晶亮,香氣清鮮,入口毫香顯露,滋味因產(chǎn)地不同而略有不同:福鼎所產(chǎn)銀針滋味清鮮爽口,回味甘涼;政和所產(chǎn)的銀針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白毫銀針的采摘標準為春季的嫩芽初發(fā)之時,一芽一葉,甚至只是一芽。白毫的品質(zhì)特點是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味清鮮爽口,湯色呈淺杏黃色。
白毫銀針源自福鼎縣,現(xiàn)在產(chǎn)地主要集中在福鼎、政和兩地。政和縣在1889年選育繁殖了政和大白茶茶樹品種,隨即也開始了用該品種產(chǎn)制白毫銀針。福鼎所產(chǎn)以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產(chǎn)制的白毫銀針稱“北路銀針”。政和所產(chǎn)的白毫銀針稱“南路銀針”。
白毫銀針的采制有其獨特之處,原料均采自福鼎大白茶或政和大白茶的春茶嫩梢一芽一葉,整個初精制過程,既不同于綠茶殺青、揉捻,也不同于紅茶發(fā)酵、揉捻。
白毫銀針的成品茶,芽頭肥壯,滿披白毫,挺直如針。福鼎白毫,茶芽茸毛厚,白色富光澤,湯色淺杏黃,味清鮮爽口。政和白毫,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白毫銀針的形、色、質(zhì)、趣是名茶中絕無僅有的,實為茶中珍品,品嘗泡飲,別有風味。品選銀針,寸許芽心,銀光閃爍;沖泡杯中,條條挺立,如陳槍列戟;微吹飲輟,升降浮游,觀賞品飲,別有情趣。
白毫銀針飲用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其性寒涼,具退熱、降火、解毒之功效,有“功若犀角”之譽。歐美茶商也用于摻入高級紅茶,以示名貴。
白毫銀針早在清光緒16年(1891)已有出口外銷,近年也有銷往港、澳地區(qū)及美國、德國等國。
白毫銀針作為珍品,在國內(nèi)外市場久負盛名,1982年被商業(yè)部評為全國名茶,在30種名茶中列第二位,199O年在河南信陽召開的全國第二、三次名茶評比會上,又兩次評為全國名茶。近年來還創(chuàng)制了白毫銀針的系列產(chǎn)品,有銀鉤、銀猴、銀球、銀龍等新的名優(yōu)茶。1992年銀鉤被評為我省名茶,名列第一。
以上就是關于白毫銀針的簡單概述的介紹了,想更深入的了解,更多相關茶葉知識,請關注我們茶文化網(wǎng)m.tjcdz.cn 我們將不斷更新,喜歡我們記得收藏起來,順便分享下。